物聯網行業的老兵應該對NB-IoT的技術的興起印象深刻,當時NB-IoT被認為是實現萬物互聯的基石,而其中傳播很廣的就是一個“金字塔”模型
不同版本的金字塔模型內容略有差異,但是核心思路就是,在萬物互聯的世界中,占比最大的肯定是價值較低的設備,而要實現這類低價值設備的連接,需要用低成本、低功耗的連接技術,NB-IoT的特點就與此很匹配。
但是,NB-IoT發展了這么多年之后,這個技術的應用場景逐漸圈定在了抄表這類特定的場景,并沒有達到預期。
很快,因為Cat.1技術成熟,結合2G退網的背景,該技術的普及度非常快,目前已成為蜂窩物聯網技術中,占比最大的技術種類。
由于Cat.1屬于低速率的代表技術,因此,市場上出現了一種“雞蛋”模型。
難道“金字塔”模型真的就失效了嗎?
其實并不是,而是低速率低成本技術方案還會由另外的技術來承擔,答案就是無源物聯網。
為什么是無源物聯網?
我們可以用簡單的排除法來解答這個問題。
目前市場上主要的蜂窩通信技術有:NB-IoT、Cat.1、Cat.4 、5G 、Redcap。其中Redcap性能與Cat.4接近。
從成本角度來說,最便宜的是NB-IoT,目前市場上NB-IoT模組成本大約要10塊錢出頭,此外,因為是有源的技術,需要電池供電,部分場景需要大容量的電池,電池成本就高于模組成本。
各位可以思考一下,我們生活身邊常見的物品中,有多少可以承擔得起增加小幾十塊錢的連接成本?如果是B端的場景,也可以同樣用這個問題去思考。
答案很顯然,即便是最便宜的NB-IoT,也無法做到隨處可用,只能在部分場景中用。
而我們身邊常見的各類生活用品,工業生產中的物料產品等等,都是有管理需求的,只是付出太多的成本,就不會被市場接受。
所以,在這個背景之下,蜂窩無源IoT產品就會是時代的答案。
當然,這并不是在畫餅,從我們最近獲取到的信息來看,蜂窩通信技術確實在往這個方向演進。
目前3GPP正在推行的Rel-19版本中,將“千億物聯”作為5G-Advanced的核心內容之一,而要實現千億物聯,就要推動低成本的蜂窩無源物聯網。
Rel-19預計要2025年下半年凍結標準,而一旦確定,將會把無源物聯網產業納入到蜂窩通信網絡中,這將會釋放龐大的市場潛力,同時對于UHF RFID技術也是一大利好。
因為蜂窩無源物聯網雖然是蜂窩線技術,但是會復用目前大部分的RFID無源物聯網產業鏈,包括標簽的生產、方案的設計與實施、讀寫器也是對于運營商網絡的補充。
我們很樂觀地預測了UHF RFID的使用量
但還是低估了它
去年上半年,我們發布了《中國RFID無源物聯網市場調研報告(2022版)》,其中對全球UHF RFID標簽進行了評估與預測,當時我們評估2022年全球UHF RFID標簽消耗量 300億個,并預估2023年的量達到350億個。
但根據我們今年最新的調研數據,全球UHF RFID標簽的出貨量在2022年就達到了350億個,并且預計2023年依然會有幾十億pcs的增量市場。
因此,我們對這個數據進行了更新
雖然在2023年上半年,全球消費下行壓力下,對于RFID標簽的使用量也有較大影響,但綜合市場上新增的大項目以及國內的增量市場,我們對全年的UHF RFID標簽使用量依然保持樂觀的態度。
目前美國的UPS已經在北美的快遞物流市場率先實現了單品級的RFID標簽使用,而國內這個市場的潛力更大,雖然面臨諸多的困難,一旦國內快讀包裹都用上RFID標簽,那每年的標簽消耗量是千億級的。
UHF RFID讀寫器增速加快
并且國產讀寫器芯片市場份額快速增加
從數量來說,UHF RFID的讀寫器使用量比標簽的使用量小很多,但從我們最新調研到的信息來看,UHF RFID讀寫器的速度增長快速增加,并且國產芯片方案從之前的“配角”逐漸變為“主角”。
過去幾年,國產UHF RFID讀寫器芯片量比較少,并且主要用在中低端場景,但最近幾年,國產芯片發展速度明顯加快,預計未來的增速更快,逐漸占據市場主流。不過在高端市場,依然以海外廠商為主。
分立器件方案的讀寫器特點是成本低,功能定制性強,根據我們的調研,在過去幾年,國內市場上分立器件的讀寫器量一直比較少,但是從2023年開始,市場上有一些大項目采用該方案,導致未來幾年,分立器件讀寫器出貨量大增,并且能穩定維持一段時間。分立器件廠商出貨量為主,海外也有部分廠家提供分立器件。
關于《2023中國RFID無源物聯網產業白皮書》
去年,AIoT星圖研究院發布了《中國RFID無源物聯網市場調研報告(2022版)》,這份報告的閱讀人群不僅覆蓋了RFID圈子的人,更讓整個物聯網圈子的人都了解到了RFID無源物聯網這種極致性價比的技術。
而在2023年新一版的報告中,我們計劃對這個報告進行“迭代升級”,將這個報告從一份市場調研報告的形式,升級為“1份白皮書”+“10份細分市場調研報告”系列報告的形式。